一部大型古装剧会投制上千件戏服,这些戏服最后去哪了?
感谢邀请。
似乎问这个问题的人,对这些服装问题很是焦虑。DO NOT WORRY! 听我细细道来。
勤俭节约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怎么着也不会把这些衣服扔到大街上,不管不顾。即使扔到大街上,还有收破烂的,也会当做废品,重复利用的。当然了简直是千方夜谭。谁如果在大街上捡到《那年花开月正圆》或者其他古装剧主角的一件服装,那可是算捡到宝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了没有,《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宣传海报上,除了主角孙俪,陈晓,导演等主创人员之外,左下角还有服装设计师叶锦添的名字。这又是何方神圣呢?叶锦添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还是专门从事视觉艺术和电影美术创作艺术家,还是“东方文化艺术之美”的推行者。能得到这样一件来自***级人物设计的服装,那何尝不是如获珍宝呢?
这两天大家一直在讨论精品剧,精品剧就意味着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这当然包括演员的服装和道具。这种很是必要的。因为好的剧作他通过服装传递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美学理念和态度,引导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美。这些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东西远比一件服装的价值意义深远。《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的服装淡雅细腻,鲜明色调,每个细节都呈现出着独特的儒雅风韵,谦逊内敛的东方之美。从这个层面这些服装的作用稀罕度和意义都是十分深远。
在回到这个影视这个产业链,服装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服装所带动的一系列蝴蝶效应非常明显,好的设计,带动了一种时尚,一种色调,一种搭配。这些都将作为各大服装商场服装设计争相效仿的模板。这个产业链最大受益者还是影视剧服装提供商。所以几千套衣服又算得了什么呢?几千套背后的利润可是成千上万。一部剧作也算是一场时装秀,一场时尚元素大比拼。
其实大部分古装,制作的精良,简约大方。简单的重新组合就可以成为新的款式和造型,给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女装。也达到了***的最好利用。这在电视剧中司空见惯。就算一些很旧衣服,过时的,因为年代剧,战争剧的需要,也会把其当做珍宝来珍藏。因为随着物质条件的发达,要造出有年代感而又毫无违和感的服装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呢,各位可以放宽心了,好好地欣赏那些古装剧中赏心悦目的服装吧!
谢谢邀请!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电影或电视剧的制作完成早已成了一个系统工程,从剧本开始一直到摄制完成,不是一个单位或一家工厂在玩命,而是多家甚至上百家单位集体努力的结果!比如好莱坞,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服装,除非主要演员或者需要特别定制的服装,通常都会有专门的服装厂家统一提供!电影拍完制作厂家回收,库存,留下次有相关题材或系列***剧拍摄时租用!有时各个不同电影公司之间也互相借用,而特制服装或演员自己以象征性的价格买去做纪念,或由投资方买下赠送,拍卖等!有时电影公司还会集中电影电视剧服装做巡回展览……
在***经济体制下,以往国内***剧拍摄大都是以电影制片厂为主体拍摄,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制作车间,同时有自己的服装保存库房,每个***剧拍摄完成服装道具都按年代,时间分别库存,或租借,或拍卖,或交换,如拍战争片可以去八一厂借用,拍苏联军队的时候,可以去长春电影厂借苏军制服,拍戏曲电影可以去上海或北京电影厂借,当然拍像三大战役这样的巨片可以有部队参与,制片厂不要考虑服装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出现几千套特制服装的情况很少,八七版“红楼梦”在中国***剧历史上是少有的,据红楼梦服装总设计师史延芹女士透露,2700套的数字绝对是保守的,仅仅林黛玉一个人就设计了44套经典服装!(30年了,没有被超越)
另外,一部大片,观众看到的大场面,很多时候是“***象”,比如诺兰的“敦刻尔克”里的大场面,除了前面的演员,远处的人物很多是画在牌子上,立在那里忽悠人的!
至于眼下的一些神剧,无论从道具或服装大都是去“租”来的,有的服装简直乱套,有衣服后面破了,就拍前面,有前面破了,就让其他群演站前面挡着……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里“亮剑”是比较靠谱的,但是服装还是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八路军和晋绥军的军服,认真看,很多都是借来的!自然,宫廷剧,武打连续剧更多是这样,有的时候借到啥算啥,所以年代感乱套,有的甚至闹出汉朝人穿唐朝服装,清朝电视剧里的丫鬟穿明朝服装的笑话!
(这是当年晋绥军军服)
(电视剧里是这样的)
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军服有晋绥军的蓝色军服
也有国军的黄色军服,而八路军独立团李云龙部队当年不可能有标准制服,一律是“灰色”的,“土八路”游击队没有统一服装,所以,一部电视剧能有几千套服装的可能性很小,何况在***基地很容易就可以借到需要的服装(当然很多是忽悠人的)
(当年张灵甫的国军将军制服是这样的)
(抗日神剧里一个中校的制服却如此高大上)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女军官制服是这样的)
(神剧里成了这样)
一部电视剧里的服装费用,在电视剧制作费用里是占一定比例的,有的是必须一次性消耗掉的,当然,***如其他费用开支太多,服装就会被忽视,无论电影或电视剧的服装费用有多少,起码都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处理的办法有很多,就像大型运动会开完了以后,那些体育场馆怎么处理一样……作为观众,希望电影电视剧制作者们能有更多一点的敬业精神,可以把服装制作得更合理,更符合电影故事的历史,更真实一点!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这些衣服按照分类基本会有如下处理:
1.循环利用:基本是群众演员服装和龙套演员服装
2.收藏:大制作***剧主角服装
3.拍卖:大制作主角特殊服装
每一个***剧都会有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事宜,像导演组、道具组、化妆组等,服装组专门负责***剧的服装管理,对于群众演员和龙套演员的服装基本都是循环利用,这些服装造价成本低,而且辨识度不高,一部***剧结束之后,剧组都会将这些服装放到服装仓库保管,便于下次利用,也有专门的群众演员服装租赁公司,为拍摄***剧的剧组提供群演服装。
对于那些主演的服装由于辨识度比较高,基本不会二次利用,再加上这些服装制作成本比较高,这些服装基本会被收藏或者拍卖,像范冰冰就喜欢收藏这些戏服,她收藏了很多自己主演过的角色的戏服,其中造价几十万的很多,又一次他在参加快乐大本营时提到此事,并且拿出了一套自己收藏的戏服!
有些主角戏服也会被拍卖,拍卖所得会基本用于做慈善,用于拍卖的戏服多有纪念价值,角色多位近代角色,例如刘嘉玲在电影《开罗宣言》里穿的一件白色旗袍,当时以46万的价格拍卖了出去。
当然,一部***剧除了服装还有很多道路命运也是如此,一些可以反复利用的就会被道具组库存,不能重复利用的就会被明星收藏或者拍卖,例如很多***剧中的手机,妆饰等等!
能够回收利用固然好,不能回收利用诸如收藏拍卖也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总之剧组这样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处理道具服装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
(草根编辑部:小光)
我之前在剧组***过,他们拍完戏的衣服,如果是大明星穿过的,那就会在网上或者各种粉丝群拍卖。如果只是那些跑龙套的,就会低价卖出去或者租给其他剧组。不过有许多演员都会买下来收藏,尤其是一些经典的角色或者成就自己的角色甚至于第一次表演的服装。
对于大量的古装剧戏服,大概有以下几种去向:
1、循环使用。
早期的剧组还是比较节约的,服装基本是租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不同的电视剧中看到同一件戏服。
比如《武林外史》里的白飞飞和《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面的小玩子都穿着同样一件戏服,只是发型和妆容不同。
《聊斋小翠》中小翠的衣服和《秦王李世民》中长孙珑儿穿的的一模一样
2、拍卖。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白浅的一套服装就拍卖到了8000多元。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穿过的一件套裙,也拍出2.14万元的价格。
3、私人收藏。
有的演员比较喜欢戏中的戏服,也会自己收藏起来。
《武媚娘***》中范冰冰饰演的老年武则天有一套龙袍就被她自己收藏了。
4、送人。
有的剧组看到演员比较喜欢戏中的服装,也会做个顺水人情,送给演员,不过这是明星享受的待遇,群演的服装都是会收回再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