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样的?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区分等级的?
  2. 隋唐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3. 唐朝服饰的特点简写?
  4. 古代儿童服饰的特点及历史发展?
  5. 隋唐服饰区别?
  6. 古代朝鲜服饰为什么跟唐代那么像?

历史上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样的?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区分等级的?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隋朝历史,其实,隋朝在中国古代贡献还是很多的,隋文帝结束了中国多年的混战历史,使中国成为了一个整体,当然了,虽然隋朝最后被毁灭被隋朝所取代,但是,隋朝很多的精华是被流传到了唐朝,使得唐朝更加的繁荣和先进,唐朝也是称作是***盛世。隋朝也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朝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样的?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区分等级的?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到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崇尚侈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

隋唐时期帝王官员礼服制度有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十分完备且等级森严的体系。

隋唐服饰特点
,隋唐服饰特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炀帝又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汉代的通天冠样子和进贤冠相近,隋炀帝戴的通天冠,上有***山等装饰。他戴的皮弁也用十二颗珠子(琪)装饰(古时用玉琪,隋炀帝时改用珠),并根据珠子的多少表示级位高下,天子皮弁十二琪,太子和一品官九琪,下至五品官每品各减一琪,六品以下无琪。文武官朝服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袜乌靴。所戴进贤冠,以官梁分级位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戴獬豸冠。祭服玄衣纁裳,冕用青珠,皇帝十二旒十二章、亲王九旒九章、侯八旒八章、伯七旒七章、三品七旒三章、四品六旒三章、五品五旒三章、六品以下无章。男子官服,在单衣内襟领上衬半圆形的硬衬“雍领”。戎服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士卒黄色、商贩皂色。隋文帝赐大臣束九环金带,官员称“以腰保领”,表示对皇帝的拥戴。

武官俑

隋唐服饰特点
,隋唐服饰特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昌周家大湾出土武官俑,穿大袖襦、大口缚袴,虎皮裆铠、靴子,头戴介帻,右手执双环刀,胡须一个打成单辫下垂,一个分左右打成两辫分列两旁,这种缠须的风气,源于北方少数民族,至晋朝影响中原,如《晋书》说张华多须“制好帛缠须。”《南史》说崔文伸献给齐高帝缠须绳一枚。上嘴唇的胡子,则把两端捻成菱角形略微上翘。唐阎立本《步辇图》中唐太宗的胡子,就是这种式样,唐代还有唐太宗须角可以挂弓的传说。

隋唐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隋唐服装特点:隋唐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

2.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

隋唐服饰特点
,隋唐服饰特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隋唐女子好打扮 。从宫廷传开的“ 半臂 ” ,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 ,各有专名。

唐朝服饰的特点简写?

唐朝服饰的特点是双轨制。

在大的祭祀场面,穿***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古代儿童服饰的特点及历史发展?

1、唐代儿童服饰种类呈现多样化特点

多姿多彩的繁荣文化,给唐代儿童的服饰文化也带来了一些新兴的概念,使得唐代儿童服饰的种类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特点。若要仔细考究,冠于唐代儿童服饰的种类分类,那是几页纸也写不完的,因此,笔者选取了唐代儿童服饰种类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服饰,来进行讨论。

其次,最为重要的便是婴儿的“襁褓”。襁褓,是婴儿刚刚诞生时相关的着装习俗,也是唐代儿童服饰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的传统文化当中,襁褓是一种非常方便和廉价的保暖措施,因此也十分受到当时家庭的欢迎

最古老的育儿工具:襁褓

在我国,襁褓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即有“襁褓”见诸史册。为新生儿包裹襁褓,是我国一项极为普遍的育儿习俗。民间通常认为,襁褓不仅可以保暖,也可使婴儿有安全感而易于睡眠,还能避免腿骨畸形,保持身体的平直与健康。所以,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理想育儿工具,襁褓被多数人所接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稳固的育儿风俗。

唐代明星单品:肚兜

兜肚俗名“兜兜”,古称“袜腹”、“帕腹”,在唐朝丝织工艺进一步提高,肚兜的布料开始使用丝绸,并绣有精美的图案。

儿童着兜肚有保温护腹的功用。 唐代儿童所着兜肚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是用一方形或圆方形布片横裹于腰腹部位,肩部无带子系连。另一种兜肚为方形或半圆形,上缘用带子系于脖颈,中间两侧亦有带子系腰。

唐代四岁以内的儿童称 为“黄”或“小”,这一年龄段的婴孩在着装上比较随意,有时***外衣直接以赤身示人, 这既不违背封建礼教,也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习性,全身***的婴孩形象在唐代并不少见。

在唐代,当儿童年龄稍大,能够下地活动以后, 他们开始穿半臂小袴和背带裤等服装。半臂又称半袖,袖长齐肘,身长及腰,唐代极为盛行,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且无论男女均可穿用,有对襟、套头、翻领、无领等多种式样。

波斯条纹小口裤在初唐时期特别受欢迎,是从波斯传入,新疆、敦煌直至中原内地均有流行。这种间色条纹裤也深受女性之间的欢迎。在我们现代,用通俗化来说,就是背带裤,裤腰上装有挎肩背带的裤子,裤口紧窄。

隋唐服饰区别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变统一,由战乱变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特别是隋炀帝即位后,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时期的章服制度,为唐代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的统一,隋唐朝廷都参照前朝旧制,改革舆服制度,规定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代朝服尚赤,戎服尚黄,常服杂色。唐代以柘***为贵,红紫、蓝绿、黑褐等而下之,白色则没有地位。

冕服上的十二章纹图样是从周朝开始确立的,以后历代都承袭了这一制度。南北朝时曾按周制将冕服十二章纹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隋炀帝时,他取“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之意,将日、月两章分列在两肩,星辰列在背后,又将日、月、星辰三章放回到冕服上,恢复了之前的十二章纹样。从这以后,这种官服样式就成了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与冕服相配的,就是冕冠。隋文帝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隋炀帝则根据不同场合戴通天冠、远游冠、武冠、皮弁等。冕冠前后都有象征尊卑的冕旒,其数量越多,表示地位越高,反之亦然。冕旒用青珠,皇帝十二旒十二串、亲王九旒九串、侯八旒八串、伯七旒七串、三品七旒三串、四品六旒三串、五品五旒三串、六品以下无珠串。

通天冠也是根据珠子的多少表示地位的高下的,隋炀帝戴的通天冠,上有***山等装饰。他戴的皮弁也是用十二颗珠子(琪)装饰(古时用玉琪,隋炀帝改用珠),太子和一品官九琪,下至五品官每品各减一琪,六品以下无琪。进贤冠,以官梁分级位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戴獬豸冠。

隋炀帝所定皇后服制有袆衣、朝衣、青服、朱服。贵妇着大袖衣,外披帔或小袖衣,隋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式。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大业年间宫人流行穿半臂(即短袖衣套在长袖衣的外面),下着十二破裙,又名“仙裙”(为一种大下摆的长裙),民间妇女穿青裙。妇女外出戴冥罗,把面部罩住。

古代朝鲜服饰为什么跟唐代那么像?

韩国古代服装(主要是李氏朝鲜)是遵从明朝服饰制度的,而明朝服饰制度呢则是遵从唐朝的。但明朝的服饰与唐朝相比简约有余,而雍容不足。它们之间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的。

因为当时朝鲜半岛是由中国的唐朝统治的。后来高丽人独立,就有了朝鲜,而此时唐朝的服装和文化都早已渗透至朝鲜民间。(现在你看那些韩剧,细心的话也可以看到韩国的***或者有地位的人家《看了又看》《明成皇后》都会挂着汉字行书做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