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宋朝五品官员的俸禄能够养起盛家那么一大家子人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老张最近在看的一部剧,一开始是被这个题目吸引过去的,打开后发现女主不是李清照。这是一部描写古代大家庭生活的电视剧,背景是一个宋朝的五品官员之家。
确实如题目所说,这个五品通判养了一大家子人,不仅子女妻妾众多,还有很多下人,甚至幕僚。这些人都是要靠这个五品官来吃饭的。盛家家主盛紘只是个五品京官,没有多少实权,也没有什么背景,所以被齐国公府看不起。虽然盛紘是个不起眼的小官,但是收入还是客观的,不过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恐怕很吃力。
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但是从剧中礼制、服饰等看,明显是以宋朝为蓝本。宋朝,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官员工资最高的朝代,尤其是文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更是提高了官员的待遇,而且宋朝实现***。说白了,就是多给你发点工资,你也别动手***了。那么,一个宋朝五品官的收入是多少呢?
首先,宋朝一个从一品的宰相,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俸禄)加上各项***(各类自七杂八的补贴等)差不多有900两银子了。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就是月入百万了。当然,五品通判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每月也有105两的银子到手,折合成人民币有14万左右吧。
月入14万,放在今天绝对是高收入了。但是,收入高并不代表你生活质量就高,因为决定你生活质量的是物价。
宋朝的物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几位皇帝实行休养生息,物价很低。宋真宗在位期间,北宋各地的米价贱时只卖“米斗七、八钱“。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战争不断,加上天灾人祸,物价一路飞涨。到了仁宗时,河南一带小麦每斗要卖到五六十文。
如果盛紘拿着这么多钱,生活在宋朝前期还好。要是生活在晚期,其实这些钱也不够花。因为他除了要承担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外,还要给一大群下人和幕僚发工资。身在官场,每月少不了一大笔钱用来应酬。
当然,盛紘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善于交际的性格,官位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剧透,盛紘在后期先是升任正四品左佥都御史,最终做到了二品官。二品官快赶上前面讲过的宰相了,月入600两银子,放在今天就是80多万人民币。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了。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这个盛紘担心,还是想想自己的生活吧。
最近我一直在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被称为“宅斗”的古装剧。剧里的盛家是一户官宦人家。官不大,一开始是一个六品的扬州通判。后来,通过大女儿嫁给了忠勤伯府的二儿子,走通了一些关系,升了一个五品的京官。
可是,在电视剧里这个五品官的宅邸之大,生活之豪华,确实让人感觉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府一般。贾府那是国公府第,而这个盛家没有爵位,官也不大,如果单靠他五品官的俸禄显然是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大的家业的。
我们先来看看宋朝官员的俸禄。宋朝是中国官员工资最丰厚的时代。官员俸禄分为三部分,一为正俸,二为加俸,三为职田。一个五品官能够拿到的正俸在40贯左右,加俸80贯,折合现在大约在18万左右,另外还有职田20顷。
但是就是这没有18万的工资和20顷职田的收入也撑不起盛家如此豪华的门第。盛家为嫁大女儿华兰,铺了十里红妆,花费可是在20万贯上下,这么多钱打死一个通判也拿不出来。
可是,盛家大娘子王氏出身官宦世家,嫁妆丰厚。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独女,继承了侯府的财产。盛家祖上经商,有钱有田有铺子。盛家老太爷中得是探花,也是为官一世,攒下了不少的家当。
所以,这盛纮虽然只是五品官,也能结交得上齐国公,宁远侯,永昌伯这样的豪门大家,靠得就不是这个品级,而是盛家几世的积累。
在原著***的第一回中,盛紘将要升官的时候,盛老夫人曾经这样告诫盛紘:“那些老大人一辈子都在官场上打滚,炼的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些年来他们对你多有照拂,固然是因为你父亲在世时的情分,也是你自己争气,他们方肯出力。”
***的开篇,就着重介绍了盛家的情况,再从盛紘跟盛老夫人所说的“当初若非母亲大义,儿子这会儿也不过在乡下浑浑度日罢了”这句话来看,这盛家绝不是靠盛紘的俸禄来养着的。
恰恰相反的是,盛紘的政图官运,还需要家里面出钱出力以及依靠着父亲当年的人情。也就是说,尽管盛紘已经做到了五品官,但依然是靠着祖上留下来的财产度日,他的所得俸禄,绝不可能养活一大家子几十口人。
那么我们还有一个疑问,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其实里面很多内容都跟正史上的宋朝有关系。在真正的宋代期间,一个五品官究竟能领上多少俸禄呢?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时代,而这个朝代的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没有实职的都可以领俸,而那些有实职的,除了领俸之外,还可以另加钱。比如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还配有大量职田。
宋代的“卿”为正四品或从四品,“少卿”为从五品或正六品,***设“卿”为从四品,“少卿”为从五品的话,盛紘的正五品则刚好介于“卿”与“少卿”中间。
而“卿”的月收入为135两,“少卿”的月收入为105两。那么正五品的收入大概在120两左右。根据宋代金银的购买力,得出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如今(2014-2018年)的600元左右,关于怎么换算的,这里就不列举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换算一下。
那么宋代的正五品官员月薪大约就是72000元,正五品级别就相当于现如今的正厅级干部。而现如今我国正厅级干部的待遇为七千多,跟宋代的时候相差了十倍(当然现在的人口也是宋代的十倍),足以见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
不过月薪七万多,年薪也就是八十多万(不知道宋代官员有没有年薪奖),这算是个很富裕的家庭了,不过好像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几十口的大家族,所以盛家的生活还真不是靠盛紘的俸禄来支撑的。
而且盛家祖上几代都是富裕人家,光是靠祖产估计都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了,比如各种生意、铺子等。再加上盛紘的官田(毕竟古代以务农为主),就算盛紘没有俸禄,靠着这些产业,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也不是问题。更何况人家还是年薪八十多万的高薪人士,更不在话下了。
最近纵横一直在追《知否知否》这部剧,看剧的时候心里一直有这个疑问,盛纮原来只是个扬州通判,升迁后入京为官也只是个不入流的五品小官,上朝时大气都不敢喘,单独面圣都被吓得没了半条命,在儿女议亲时,被勋爵人家各种嫌弃门第低微。
区区五品官,却养活了盛家好大一家子
寿安堂的老太太、葳蕤轩的大娘子一房,林栖阁的林小娘一房,暮苍斋的明兰,一家子吃穿用度还有零花钱,姑娘们的胭脂首饰一大堆,公子们吃酒应酬多,家里女使小厮阵容强大,纵横很好奇宋朝的公务员待遇真有那么优厚吗?
于是便去查了查相关资料,一查才发现原来宋朝的官员俸禄还真是挺可观的。
宋朝时期,尤其是北宋,***开放,寒门士子可通过科举步入朝局,身居高位。许多后世留名的寒门学子,一生为官清廉,但生活却很富足,退休时都能攒下一大笔棺材本。
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就用自己的俸禄赡养了老家的族人;吕蒙正在退休后就用积蓄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庭园,在此颐养天年。
那么宋朝官员的俸禄究竟有多少呢?
一般来讲,宋朝官员的薪俸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正俸、加俸、职田。
正俸
很好理解,就是朝廷明文规定的每个官职每月应该领取的薪水。据记载,宋朝宰相级别的权臣,每月的俸银为三百千(即300贯、300两银子),购买力折算按照1贯相当于现在的800元来算,月收入也有24万之多;除现银外还有春服、冬服所用的绫罗绸缎各二十匹,绢三十匹,棉花百两,粮谷一百石。
而盛纮是五品京官,俸银可以比照正四品(或从四品)的九卿、从五品(或正六品)的少卿。
九卿月俸45两,少卿月俸35两,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盛纮月俸就在2.8万-3.6万之间啦。衣物粮谷数量不比宰相,但也数量不薄。
加俸
类似现在车补、油补、饭补之类的补贴,古代的补贴基本就是伙食费、马料、跟班的衣食费用、茶、酒、炭等,杂七杂八加在一起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不次于每月的俸银。有了朝廷如此周全的补贴,宋朝官员的生活怎么能不富足、不滋润呢?
职田
是朝廷按照官员的品级授予的田产,由佃农耕种,收入算作官员俸禄的一部分。宋朝分给官员的职田的规定是:外官知藩府以下田20顷至2顷。
由于宋朝官阶不直接对应品阶,纵横就以知府的最低品阶三品官来算,分配职田的最低品阶是九品,那么盛纮五品官应该有14顷的职田。盛纮给林小娘糊口的田地应该就是官家赏赐的职田。
盛家的经济来源并非是来自盛紘的职业收入
这么看来,《知否》里盛家丰衣足食的生活也不算夸张啦!何况电视剧还交代了盛家祖上也是富商人家,家境殷实。
盛纮嫡母是勇毅侯独女,王大娘子是官宦世家的王家嫡女,嫁妆都是相当的丰厚。
盛华兰高嫁忠勤伯爵府时,“凤冠霞帔十里红妆”都是王大娘子掏腰包、老太太加持的。轰动汴京的十里红妆于她们都是毛毛雨啦,可见这两位的家底得有多厚了。
盛纮守着两座小金山,盛府的日子自然是风生水起了。